财么 >  知识 >  贷款纠纷 > 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有何种情形?

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有何种情形?

张晓明             来源:财么

时效是法律规定的一种限制权利主张的期限,超过时效期限,权利人将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获得合法权益。欠条是一种具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如果债权人想要通过法律手段追讨债权,那么必须在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然而,有时候债权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此时欠条诉讼时效是否还能中断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有何种情形。

一、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依据

20230222103625619

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法律行为或者其他事实,导致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自中断事实发生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此,只有发生法律行为或者其他事实,才能中断诉讼时效。

二、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1.债务人承认欠债

债务人承认欠债是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最常见情形之一。如果债务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向债权人书面或口头承认欠债,那么诉讼时效将会中断。此时,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承认欠债的时间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限,从而继续追讨债权。

2.债务人还款

如果债务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还清了欠款,那么诉讼时效也会中断。因为还款行为意味着债务人已经履行了其义务,债权人也就无法再行使权利主张,所以诉讼时效期限重新计算。

3.债务人死亡

如果债务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死亡,那么诉讼时效也会中断。此时,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的继承人主张债权,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限。

4.债权人无法行使权利

如果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因为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行使权利,那么诉讼时效也会中断。例如,债权人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提起诉讼,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限也会重新计算。

5.法律规定

在某些特定的法律规定下,欠条诉讼时效也会中断。例如,《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或者按照法律规定,可以中止诉讼时效的运行”。因此,在合同法的规定下,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或者按照法律规定中止诉讼时效的运行,从而使欠条诉讼时效中断。

三、结论

综上所述,欠条诉讼时效可以在债务人承认欠债、债务人还款、债务人死亡、债权人无法行使权利、法律规定等多种情形下中断。当然,这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权利人需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财么”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