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在子女成年后赠予房屋时,这些房屋是否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法律上,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赠予的房屋应该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因为在法律上,赠予是一种合法的财产转移方式,赠与人就将财产所有权转移给了受赠人。因此,赠予的房屋应该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而且父母不能再对这些房屋行使所有权。
其次,从继承的角度来看,赠予的房屋也应该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因为在法律上,继承是一种合法的财产转移方式,父母在赠予房屋时,就已经放弃了对这些房屋的继承权利,因此这些房屋应该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而且在父母去世后,也不会被其他亲属继承。
然而,有时父母在赠予房屋时,会加入一些附加条件,比如让子女在父母去世后把房屋出售并将收益分给其他兄弟姐妹,或者让子女在父母有需要时出售房屋给别人。这些附加条件可能会影响房屋是否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在这种情况下,要看这些条件是否合法。如果这些条件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那么这些条件就是无效的,房屋仍然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但如果这些条件是合法的,那么子女就必须遵守这些条件,否则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总之,父母赠予房屋给子女是否属于个人财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在一般情况下,赠予的房屋应该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但如果有附加条件,就需要看这些条件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