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么 >  知识 >  遗产纠纷 > 遗产继承时效的限制有什么?

遗产继承时效的限制有什么?

郭丁辰             来源:财么

遗产继承是指一位逝者所留下的财产,在其生前没有进行分配,遗留给其亲属或者遗嘱指定的人进行继承。然而,在遗产继承中,存在着时效的限制。那么,这些限制有哪些呢?

一、遗嘱的时效性

20230222103625572

在遗嘱中,遗留的财产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继承。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期限,那么遗嘱就会失效。在中国,根据《继承法》规定,遗嘱必须在遗嘱人去世后6个月内进行立案,并在遗嘱人去世后2年内完成继承手续,否则遗嘱就会失效。

二、继承权的时效性

在继承人的权利中,也存在着时效性的限制。如果继承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进行继承,那么继承权就会失效。在中国,根据《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必须在遗产分割公告发布之日起4个月内进行继承,否则继承权就会失效。

三、债权的时效性

在遗产继承中,如果逝者留下了债务,那么债权人也有权利要求相应的偿还。然而,债权也存在着时效性的限制。在中国,根据《债权法》规定,普通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而特别规定的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限为1年。

四、遗产保管的时效性

在遗产继承中,如果逝者留下的财产需要保管,那么保管的时效也需要注意。在中国,根据《民法典》规定,保管的时效期限为3年。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期限,那么保管人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遗产继承中存在着时效性的限制。这些限制不仅保障了继承人的权益,也保护了债权人和保管人的权益。因此,在遗产继承中,我们需要注意这些时效性的限制,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财么”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