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么 >  知识 >  遗产纠纷 > 遗嘱什么情况下算无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遗嘱什么情况下算无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刘惜真             来源:财么

遗嘱什么情况下算无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视遗嘱的制定。遗嘱是个人财产分配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制定遗嘱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无效的情况。那么,遗嘱什么情况下算无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一、遗嘱的形式不规范

20230222103625714

遗嘱的形式是制定遗嘱的前提条件,如果遗嘱的形式不规范,那么这份遗嘱就有可能被认为是无效的。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必须是书面形式,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日期,并加盖个人印章或者由二人以上证人签名、日期,证明是遗嘱人所作,但是没有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二人以上证人签名的,遗嘱就无效。

二、遗嘱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

遗嘱的内容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如果遗嘱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那么这份遗嘱也可能被认为是无效的。比如说,遗嘱人在遗嘱中安排了非法或者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这种遗嘱就无效。

三、遗嘱人行为存在瑕疵

遗嘱人在制定遗嘱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瑕疵,也可能导致遗嘱的无效。比如说,遗嘱人在制定遗嘱的时候,处于精神失常、干扰、欺骗等状态下,这种情况下制定的遗嘱就无效。

四、遗嘱的执行违反公序良俗

遗嘱的执行必须符合公序良俗,如果遗嘱的执行违反公序良俗,那么这份遗嘱也可能被认为是无效的。比如说,遗嘱人在遗嘱中安排了非法或者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执行这种遗嘱就会违反公序良俗。

综上所述,遗嘱什么情况下算无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遗嘱的形式不规范、遗嘱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遗嘱人行为存在瑕疵以及遗嘱的执行违反公序良俗,都有可能导致遗嘱的无效。制定遗嘱的时候,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认真考虑自己的财产分配情况和家庭关系,以免遗嘱无效,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财么”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