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么 >  知识 >  遗产纠纷 > 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是怎么去分配的?

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是怎么去分配的?

张晓明             来源:财么

在我国,继承制度是由法律规定的,而法定继承人则是指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规定的继承人。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分为第一至第四顺序,其中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分配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对于有配偶的情况下,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分配是以配偶为主,配偶所继承的财产份额最高。但是,如果有子女的情况下,配偶所继承的份额就会相应减少。当配偶与子女共同继承时,配偶继承的份额为一半,子女平分另一半。如果配偶已经去世,则子女平分全部财产。

20230222103625533

其次,在没有配偶的情况下,子女和父母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如果只有子女,则子女平分全部财产;如果有子女和父母,则子女继承2/3,父母继承1/3;如果只有父母,则父母继承全部财产。

此外,在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情况下,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则成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如果只有兄弟姐妹,则兄弟姐妹平分全部财产;如果有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则兄弟姐妹继承2/3,祖父母继承1/3;如果只有祖父母,则祖父母继承全部财产。

最后,在没有第一至第三顺序的情况下,由公共财产继承人继承。公共财产继承人包括:民政部门、城市或者农村社区、人民团体等。

总的来说,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分配是根据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和数量来决定的。如果有多个法定继承人,则根据继承人的身份,按照一定比例分配财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既要尊重法律规定,又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家庭成员的意愿,以达到公平合理的继承分配。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财么”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