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么 > 问答 > 遗产纠纷问答 > 法定继承人是什么意思?

法定继承人是什么意思?

hzg800519

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财产继承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制定遗嘱的人来说,就需要依据法律规定来进行财产继承。而这个规定的核心就是“法定继承人”。那么,法定继承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什么是法定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依据法律规定可以继承遗产的人。这个法律规定通常体现在《婚姻法》、《继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法定继承人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的,而非由遗嘱或者其他协议来确定。

二、法定继承人的分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定继承人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配偶:指与被继承人结婚并在世的一方,包括合法配偶和被依法认定的无效婚姻的配偶。

2.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继父母。

3.子女:包括生子女、养子女和自己领养的子女。

4.祖父母:包括生祖父母、养祖父母和继祖父母。

5.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生的兄弟姐妹、异父异母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三、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在确定法定继承人的时候,还需要考虑继承的顺序。我国《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为:

1.配偶、子女、父母。

2.配偶、父母、兄弟姐妹。

3.配偶、兄弟姐妹。

4.父母、兄弟姐妹。

5.父母。

6.兄弟姐妹。

7.公益事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一类法定继承人存在多个人,那么他们之间的继承份额是平均分配的。

四、遗嘱对法定继承人的影响

对于制定了遗嘱的人来说,遗嘱中所确定的继承人将会优先于法定继承人。但是,如果遗嘱中所确定的继承人没有继承或者继承不完整,那么法定继承人依然可以按照法律规定来继承遗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法定继承人是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依据法律规定可以继承遗产的人。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分为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几种类型,同时还需要按照继承顺序来确定继承份额。虽然遗嘱可以对继承人进行规定,但是法定继承人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继承方式。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