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离婚已经不再是新鲜事,随着离婚率的提高,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和遗产继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当父母离婚时,子女是否还有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呢?这是一个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复杂问题。
首先,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子女确实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不过,在离婚的情况下,子女的继承权和父母的财产分割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我国的财产分割制度,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平分,所以在离婚后,父母的财产也会被平分。这就意味着,子女只有继承父母离婚后剩余的财产份额。
其次,离婚后,父母也可以选择重新再婚,这样就会涉及到再婚配偶的财产继承问题。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再婚后,配偶有权继承离婚前的遗产,但是对于自己所得的财产,应该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这就意味着,如果父母在离婚后再婚,子女就只能继承离婚前的遗产份额。
此外,如果父母离婚时没有签订财产协议,也会对子女的继承权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财产会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其中配偶和子女都是继承人之一。但是,在离婚时,父母的共同财产会被平分,这就意味着子女只能继承离婚前的遗产份额。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离婚时,父母可以签订财产协议,协商好财产的分配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法律规定的财产分割制度对子女继承权的影响。如果父母在离婚时签订了财产协议,子女就可以按照协议中的规定继承父母的遗产。
综上所述,当父母离婚时,子女确实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但是子女的继承权和父母的财产分割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在离婚时没有签订财产协议,子女只能继承离婚前的遗产份额。因此,父母在离婚前应该协商好财产分割的方式,以便子女能够获得合法的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