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么 > 问答 > 遗产纠纷问答 > 人民法院确认遗嘱效力是怎么规定的?

人民法院确认遗嘱效力是怎么规定的?

cococoffer

回答:

遗嘱是指遗赠人在生前依照法律规定所制定的对其财产处置的意愿表达,是保障个人财产继承权利的重要方式。在我国民法典中,对遗嘱的效力和确认作出了规定,那么人民法院确认遗嘱效力是怎么规定的呢?本文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遗嘱的效力

遗嘱的效力是指遗嘱能否起到对财产处置的约束作用。根据民法典规定,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内容、主体、客体等要求,才能产生效力。具体来说,遗嘱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由遗赠人亲笔签名或者指定代书人代为签名,并亲自签名或者在代书人面前口述,代书人在遗赠人亲笔签名或者指定代书人代为签名的遗嘱上签名、注明日期和地点;遗嘱内容应当明确,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遗嘱的主体应当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遗嘱的客体应当是遗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二、遗嘱的确认

遗嘱的确认是指人民法院对遗嘱进行的合法性审查。当遗嘱的受益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遗嘱不合法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遗嘱的效力。人民法院将对遗嘱的形式、内容、主体、客体等方面进行审查,以判断遗嘱是否合法。如果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将确认遗嘱的效力,遗嘱也就能够起到约束作用。反之,如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将拒绝确认遗嘱效力。

三、遗嘱的证明

在遗嘱确认的诉讼中,遗嘱的证明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遗嘱的证明有两种方式,一是公证遗嘱,二是自证遗嘱。公证遗嘱是指遗赠人将其遗嘱公证,由公证机关保管。自证遗嘱是指遗赠人将其遗嘱交由有关机关或者单位保管,并由机关或者单位出具证明。在遗嘱确认的诉讼中,如果遗嘱是经过公证或者自证的,遗嘱的效力就会更容易被确认。

综上所述,人民法院确认遗嘱效力的规定主要包括遗嘱的效力、遗嘱的确认和遗嘱的证明。只有遗嘱符合法律规定,才能够得到人民法院的确认,起到对财产处置的约束作用。因此,在制定遗嘱时,遗赠人应当注意遵守法律规定,以确保遗嘱的效力和合法性。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