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住房,简称“经适房”,是指财政部门出资或通过其他方式给予补贴,为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购买住房提供的一种保障性住房。那么,经济适用住房怎么理解呢?下面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政策背景
首先,我们从政策背景来看经济适用住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问题日益突出。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目标。这项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低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促进社会稳定。
二、适用对象
经济适用住房的适用对象是住房困难家庭,包括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家庭。低收入家庭是指城市的低保家庭、农村的五保户、特困户和其他困难家庭;中等收入家庭是指城市的普通职工、城市居民和农村的中等收入家庭。
三、条件要求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5平方米;
2.家庭人均收入不得超过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
3.家庭成员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
4.家庭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不足人均12平方米。
四、购买方式
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获得产权,自行购买: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产权。
2.租赁: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租赁方式,居住在经济适用住房内,并缴纳一定的租金。
3.租购并举: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租购并举的方式,先租后买经济适用住房。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租金,期满后,有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产权。
五、总结
从政策背景、适用对象、条件要求和购买方式等多个角度来看,经济适用住房是一种为低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旨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促进社会稳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要求,并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购买方式。